制定水價合理化別阿Q

爭議事件/撰寫人:吳家宏

民國83年,對台灣而言,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首先,是台灣首屆省長選舉,雖是唯一的一次,卻也開啟了地方自治及民主政治的新頁。再來,自民國64年1月起由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統一水價,歷經數次微調後,於該年7月制定平均水價每立方公尺9元,為當時制定符合市場機制與成本對應的水價,同時也啟動台水公司投資淨水設施及管線埋設、抽換,為台灣的經濟發展與生活提升奠定了穩固而紮實的基礎。

迄今,時隔近30年,台灣政治經過兩次政黨輪替,地方自治及民主政治持續深化,消費者物價指數從83年的73.67到112年104.71 ,水價卻紋風不動,在古典經濟學的代表亞當‧史密斯於1776年的《國富論Wealth of Nations》提出,他強調在市場機制下,冥冥中會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指導,最後達成公眾利益合諧的結果。看來,亞當‧史密斯竟是台水公司的先知,但是,他只說對了前半段,卻猜不到結局,在台灣,所謂的公眾利益合諧的結果竟是用犧牲台水公司及數千員工的公平與正義所換來的假象

盱衡近年來台水公司的遭遇,由於極端氣候影響,地震天災、旱魃為虐早已習以為常,台水公司及上下員工為維持用戶用水權益,犧牲假期不辭勞苦投入抗旱防災及救災,公司也為提升服務品質而投入大量金額進行軟硬體設備提升及開發新水源,更為配合政府政策投入綠色能源的生產,要支撐這些建設的運行,除了公司領導者的決心與員工向心力之外,錢是最主要的關鍵因素。

目前,台水公司每年平均投入約200億元資金,其中55%資金須仰賴舉債借款,目前負債比例43%,截至2022年底,銀行借款金額近千億元。2022年平均單位售價11.05元/立方公尺,售水單位成本11.67元/立方公尺,單位銷售虧損0.62元/立方公尺,給水投資報酬率為-0.79%;近10年平均給水投資報酬率為-0.41%,換言之,賣越多就賠越多,支應自來水營運尚且吃力,擴建工程更是打落牙齒和血吞的苦差事。

每每大旱之後,水價合理化議題就會浮上檯面,產官學紛紛表態必須為之,然而,一旦議案送出,不是胎死腹中就是被避重就輕含糊帶過,年復一年,在台水公司員工的翹首期盼到失望興嘆,水價合理化自始自終仍就是一個名詞,就是無法進化成動詞。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任由台水公司持續舉債、持續不符成本營運,而舉債豈能作為解決良方,當還款金額大於還款能力之時,引爆的連鎖效應將是無可計量。

為政者豈不知水為生命的泉源,經濟的命脈,一再的漠視這個最重要的單位,且以最粗鄙的方式對待,頂多,在全員面臨重大事件辛苦之後摸摸頭、講兩句體面話就以為可以一筆帶過,阿Q的精神勝利法一覽無遺。

制定水價合理化,已經不是單純用水價帶動節水的政策,背後蘊藏的意義還有公司合理經營與全體數千員工及家庭的生計,更最要的是執政者的公平、正義、魄力與良心。


TOP